金价持续走高,市监总局:读懂检测报告,防范首饰消费陷阱
近期,金价检测黄金价格持续走高,持续珠宝贵金属首饰的走高总局AG超玩会消费热度也随之增长。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市监首饰市场监管总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珠宝贵金属首饰时,读懂应防范消费陷阱,报告保障个人权益。防范
首先,消费陷阱珠宝贵金属首饰的金价检测价格与其类别和等级密切相关,消费者在选购高价格的持续珠宝贵金属首饰时,要了解必要的走高总局AG超玩会质量标准常识。例如,市监首饰珠宝玉石类产品的读懂主要国家标准包括《珠宝玉石 名称》(GB/T 16552)和《珠宝玉石 鉴定》(GB/T 16553)等,其中列举了常见珠宝玉石的报告检测和命名方法。其次,防范要了解珠宝贵金属类产品的标识管理要求。例如,贵金属类产品必须有明确的印记(指打印或刻印在贵金属饰品上的永久性标识)、标签等。如果商家宣传首饰为贵金属类产品却没有相应标识,消费者需谨慎选购。
此外,消费者应当查看出具报告的检测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当取得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消费者要确认检测报告内容是否齐全。检测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检测机构名称和地址、检测机构公章或检测专用章、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所用检验检测方法、检测时间等基本信息。消费者还要核对报告关键信息。例如珠宝玉石类产品报告的照片与实物是否一致,产品的定名是否规范,如果出现表述含糊的“玉”“宝石”等名称需要警惕,还要注意证书的备注栏是否注明“处理”“染色”“充填”等关键信息。贵金属类产品应检查是否依据国家标准对纯度命名,以重量结算的贵金属类产品是否有准确的重量数据等。
消费者应当注意识别仿冒检测报告和“营销话术”,如果发现印刷粗糙模糊、内容严重缺失、在正规检测机构网站查询不到的报告,就有可能是仿冒权威机构的假报告或“套牌证书”;贵金属类产品有按实际克重计价、“一口价”等不同销售方式,消费者在选购时要明确计价方式。同时避免商家混淆概念,或者夸大质量等级、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来源:市说新语
- ·《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4月15日起施行
- ·三个站点出现超警戒水位!梅州水文分局发布洪水蓝色预警
- ·多样惠民活动 服务群众健康!梅州举办百场名医义诊暨健康科普进万家公益活动
- ·2023年市直机关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召开:扎实创建“零投诉”机关“无信访”单位
- ·预制菜春节销售额增超50%,眼前藏有多少多“流量明码”?
- ·下月起,梅州市市辖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规定有调整→
- ·2023年梅州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来啦!这些活动即将启动→
- ·推广地标产品 赋能乡村振兴!梅州市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线上推广活动举行
- ·“游客”海边赏景闲聊?可能是间谍乔装刺探军情
- ·包装盒不超过三层、不配备刀叉…今年中秋月饼包装有“新标”,你发现了吗?
- ·快看有你认识的吗?2023年度梅州“新时代好少年”名单公布
- ·约!9月20日上午,梅州市妇幼保健院举办联合义诊
- ·减速农业数智化!茂名荔枝大数据平台接入DeepSeek
- ·多样惠民活动 服务群众健康!梅州举办百场名医义诊暨健康科普进万家公益活动
- ·梅州防风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 ·助力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这场青年企业家交流活动在梅州举办